当前位置: 首页/学院快讯

马克思主义学院“三下乡”实践团:调研家风建设 赋能乡村治理振兴

发布时间:2025-07-25 阅读次数:

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,深入践行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精神,近日,学院党委书记彭昊教授带领学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,深入浏阳市与平江县,聚焦家风建设赋能乡村治理、促进乡村振兴、引领文明乡风等核心议题,开展深度调研活动。


浏阳启程:探寻书院文化与乡风文明融合之道

7月14日,彭昊教授一行首站探访浏阳市杨花书院。作为全国示范农家书院,杨花书院是传承耕读文化、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平台。实践团成员认真考察了书院如何通过丰富的典籍、浓厚的阅读氛围以及融合传统孝廉文化的特色活动,有效凝聚村民精神力量,为优良家风在乡村的培育与扎根提供了生动样本。彭昊教授在交流中指出,杨花书院生动诠释了文化空间在涵育家风、淳化民风中的关键作用,其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与推广。

104593


平江深耕:解码家风建设与基层治理的实践密码

7月21日,调研组继续奔赴平江县,先后走访梅仙镇与三阳乡。在梅仙镇,镇党委书记李凌志向我们介绍,梅仙镇创新开展“优良家风家庭”等级评定,从诚实守信、勤俭持家等多维度引导家庭风尚。其“不办升学宴才能领奖学金”的硬举措,有力破除陈规陋习,树立“重学轻奢”新风,成为移风易俗的成功实践。彭昊教授指出“梅仙镇以量化评定让家风‘实’起来,以硬核政策让新风‘立’起来的有效举措,为推动移风易俗、涵养优良家风提供了成功经验”。

104594

7月21日下午,彭昊教授携团队前往三阳乡,三阳乡乡长方强热情欢迎调研组一行,并指出三阳乡将家风建设作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,通过“干部带头定家训”“开展活动教学”(如故事分享、文艺演出)、“树立典型引领”(评选“最美家庭”等)三大举措扎实推进。该乡还创新实施“每村一个负责人”制度,确保家风建设工作常态长效。乡长方强强调,目标是让好家风内化为村民的道德自觉和行为习惯。

104595

调研期间,实践团与基层干部、村民代表进行了深入座谈,探讨了家风建设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与对策,例如“家风评比如何避免形式化?如何平衡长辈与晚辈的家庭观?如何让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参与家风传承?”

对此,彭昊教授首先充分肯定了两地在家风建设促进乡村治理、涵养文明乡风方面的成效。并就激发群众内生动力、平衡代际观念、吸引流动人口参与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。例如可以大幅减少由干部主导的“评比”数量和权重,秉持“和而不同”的智慧,用包容、理解的态度去化解代际冲突,充分利用春节等返乡高峰,精心组织具有“乡愁”温度和参与感的文体活动,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吸引务工村民参与,更能让他们在浓厚的亲情乡情氛围中,直观感受家风建设的成果与意义。

104596

此次“三下乡”调研活动,是我校学子深入基层、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。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、深度交流,深刻认识到优良家风作为“软实力”在构建“三治结合”乡村治理体系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价值。团队表示,后续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,努力将基层智慧转化为学术思考与政策建议,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风文明建设贡献高校力量。(马克思主义学院 彭思宇)


地址:湖南工商大学一办公楼3楼

版权所有 © 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

湘ICP备19022342号 湘教QS3-200505-000476